合肥“大水缸”上线“智慧”监测平台
文章发布日期:2022-05-31
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信息与监测管理平台
监测水质、观察鸟类、助力组建“动植物数据库”……在“智慧”监测平台上,这些功能都能一一实现。
董铺水库是合肥的“大水缸”,为了实时监测水质,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信息与监测管理平台已投入使用,能对水质进行数据可视化,还可以对鸟类栖息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,从而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管理与保护。
近日,记者走进董铺湿地公园,一探监测平台的“智慧”。
探访: 实时监测水质 更好地保护水源地
监测平台放置于董铺湿地公园管理处,是一个高约3米,宽约4米的大屏幕。通过监测平台,公园内部的水质、气象、车辆、鸟类活动等信息数据清晰可见。
监测湿地公园内的水质情况是该平台重点监测手段,对于该处水质的监测将直接关系到进入“大水缸”董铺水库的入库水质安全。
“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水温、电导率、pH值、水质浊度、含氧量这几项参数。”第三方运营单位安徽美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升介绍,水库村、孙大郢、原博浪渔场、西岛路东等是监测点。通过数据回传到平台,进行统计、分析和决策,加强湿地公园管理处对湿地水质的监测与管理,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水源地。
事实上,水质监测的作用不仅限于实时更新便于湿地管理,其对于湿地生态修复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“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水质监测的点位,我们在其中很多位置做过生态修复。在修复完成之后,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水质是什么样的,通过水质变化,水质周边的环境是不是改变了。”庐阳董铺湿地公园管理处湿地保护科科长吴静林说,通过水质的监测,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在修复当中环境所产生的变化。这是数据可视化的过程。
亮点: 组建“动植物数据库” 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变化
对于鸟类的监测,也是该监测平台的重要工作之一。目前,通过监测点位的摄像头,已经拍到了东方白鹳、白鹭、小天鹅等珍稀鸟类。
在湿地公园内,共有4处鸟类监测,主要点位为邓店监测点和水库村监测点。“监测站点位置的设置,也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得,哪里的鸟类聚集的较多,就把监测点摄像头装在哪里。”吴静林说,通过监测鸟类栖息状况的观察和分析,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鸟类保护。日前,在鸟类迁徙期,摄像头就捕捉到了大量鸟类的聚集,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树林里休憩,场面很是壮观。
监测平台的“智慧”不仅仅是这些功能。实际上,对于鸟类的观察和监测只是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的其中一项。湿地公园在与安徽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合作过程中,组建起了董铺湿地公园“动植物数据库”。在数据库里清晰的罗列了目前已经发现的所有动植物的内容,数据库内也对各类动植物做了分类,比如软体动物、节肢动物、脊椎动物、菌类等。数据库里的动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简介。
“通过监测平台和人工排查结合的方式得出的数据,可以让我们看到,某个阶段,哪些动植物增多了,哪些动植物减少了。我们通过数据可以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。”吴静林说,根据监测平台数据显示,在此处栖息的鸟类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。“鸟类的增多,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湿地公园环境越来越好了。”吴静林说。
合报全媒体记者 庄文倩/文 杨锋/图